第一章概论
一、 计算机网络特征
1) 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共享
2) 互联网的计算机系统是自治的系统
3) 互联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必须遵循共同的网络协议
二、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
1) 广域网
2) 城域网
3) 局域网
4) 个人局域网
三、 拓扑结构
-
- 星状拓扑
- a) 中心节点是全网性能与可靠性的瓶颈
- b) 结构简单,易于实现,便于管理
- c) 任何两节点通信都需要经过中心节点
-
- 环状拓扑
- a) 连接成闭合环路
- b) 数据沿一个方向穿送
- c) 结构简单,延时确定
- d) 每个节点都是瓶颈,一个GG,全部GG
- e) 需要复杂的环维护协议
-
- 总线型拓扑
- a) 广播方式收发数据
- b) 每次只能一个人发送数据
- c) 结构简单
-
- 树状拓扑
- a) 信息交换在上下节点之间进行
- b) 是星型拓扑的扩展
-
- 网状拓扑
- a) 可靠性高
- b) 结构复杂,需要路由选择、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
四、分组交换
i. 数据报方式
- 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可以经过通信子网的不同路径
- 分组到达可能乱序、重复或丢失
- 每个分组自带源和目标地址
- 延迟较大
ii. 虚电路方式
- 传输前,先建立虚电路
- 所有分组通过虚电路顺序穿送,不必带地址,不会出现丢失等问题
- 路由只需要差错检测,不进行路由选择
- Router可以和多个主机同时建立多条虚电路
五、 虚电路方式的三个阶段
iii. 建立
- 路由器通过选择协议确定下一跳
- 下个路由器继续确定
- 重复,直至到目的地,最后一个路由像发起方发送“呼叫分组”
iv. 传输
- 以存储转发方式顺序传送分组
v. 释放
- 反着建立顺序依次释放
第二章 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
一、 什么是协议
一组控制数据交互过程的通信规则,三要素:语义,语法,时序
二、 OSI参考模型
-
物理层
a) 建立,管理,释放物理连接,实现比特流(bit)的传输 -
数据链路层
- a) 在物理层比特流的基础上,通过建立数据链路,有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
- b) 传输单元是frame
-
网络层
- a) 通过路由选择算法,为分组选择适当的传输路径
- b) 流量控制、拥塞控制和网络互连功能
- c) 传输单元Packet
-
传输层
- a) 不同计算机中进程通信
- b) 可靠
- c) 端到端
- d) 传输单元Message
-
会话层
- a) 维护两个主机之间连接的建立,管理和终止
-
表示层
- a) 通信系统之间数据格式转换,加密解密,压缩恢复
-
应用层
- a) 协同工作的程序之间的通信过程控制
三、 TCP/IP参考模型
-
主机-网络层
- a) 收发IP分组
- b) 开放
-
互联网层
- a) 尽力而为的IP协议
-
传输层
- a) TCP
- b) UDP
-
应用层
- a) TELNET
- b) FTP
- c) SMTP
- d) 。。。
四、 两种模型的关系
- OSI模型与协议结构复杂,实现周期长,运行效率低
- TCP/IP模型在服务、接口和协议的区分不清楚,主机-网络层没有很好的分开
五、 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
-
面向连接的服务
- a) 要有建立维护释放三大过程
- b) 分组不需要携带目的节点地址
- c) 发送者在一段放入数据,接受端从另一端取出,分组顺序不变,可靠性好,效率低
-
面向无连接的服务
- a) 每个分组都要携带源和目的地址,分组转发是独立的
- b) 不需要建立维护释放
- c) 接收顺序可能是乱序、丢失或重复
- d) 简单,效率高
六、 名词解释
-
CCITT
- a) Consultative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Telegraph and Telephone
- b) 国际电报与电话咨询委员会
-
ISO
- a)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
- b) 国际标准化组织
-
RFC
- a) Request For Comment
- b) 请求评价(文档)
-
IEEE
- a)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
- b) 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
-
EIA
- a) Electron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
- b) 电子工业协会
第三章 物理层
一、 物理层的基本功能
- 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,制定相应的物理层协议
- 屏蔽物理层所采用的传输介质,通信设备与通信技术的差异性
二、 通信的三种类型
-
单工
- a) 信号只能往一个方向传输
-
半双工
- a) 信号可以双向穿送,但必须交替进行
-
全双工
- a) 信号可以同时双向穿送
三、 同步与异步
-
同步
- a) 通信双方要在时间基准上保持一致——同步
- 位同步:微小的时钟频率差异将导致错误的出现
- 外同步法:多发一段同步时钟信号
- 内同步法:信号自含时钟编码方法
- 字符同步:8位发送,也得8位接收
- 同步传输:将字符组织成组,以组为单位连续穿送,每组字符之前加一个或多个SYN,根据SYN确定数据字符的起始和终止。
- 异步传输:每个字符作为独立的整体进行发送,有特定的起始位和终止位。
- 位同步:微小的时钟频率差异将导致错误的出现
- a) 通信双方要在时间基准上保持一致——同步
四、 传输介质
-
双绞线
- a) 1对、2对或4对相互绝缘的铜导线组成
- b) 相互绞合最小化电磁干扰
-
同轴电缆
- a) 抗干扰能力强
-
光纤
- a) 通过内部全反射传输一束经过编码的光信号
- b) 单模光纤性能更优
- c) 光纤信号衰减小,不受电磁干扰,噪声影响
- d) 长距离传输,保持低误码率
五、 数据编码的技术
- ASK(振幅键控)改变振幅来表示数字信号0、1
- FSK(移频键控)改变信号角频率表示数字信号0、1
- PSK(移相键控)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值表示数字信号0、1
- NRZ(非归零码)低电平表示0,高电平表示1
- 曼彻斯特编码:0从上到下,1从下到上
-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:0跳变,1不跳变
六、 多路复用技术
-
时分:为多个信道分配互不重叠的时间片
- a) 方法简单,易于实现
- b) 信道资源浪费
-
频分:以信道频率为对象,设置多个频带互不重叠的信道
-
波分:每个用户分配一种码型
- a) 经过光栅统一,再经过光栅分开
七、 名词解释
-
STP
- a) Shield Twisted Pair
- b) 屏蔽双绞线
-
UTP
- a) Unshielded Twisted Pair
- b) 非屏蔽双绞线
-
LED
- a) 发光二极管
-
FDMA
- a)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
- b) 频分多址
-
TDMA
- a)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
- b) 时分多址
-
CDMA
- a)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
- b) 码分多址
第四章 数据链路层
一、 差错的产生
- 二进制比特的数据传输过程中被传错
二、 检错码和纠错码
- 纠错码:为每个传输单元加上足够多的冗余信息,并能自动纠正
- 检错码:加上一定的冗余信息,可以发现差错,重传
原理简单,实现容易的检错码广泛使用。
三、 CRC工作原理
-
特点:检错能力强,实现容易
-
CRC原理
-
a) 发送方:
- 发送数据f(x) * G(x)的最高幂值xk % 约定的生成多项式G(x) = 余数多项式R(x)
- 发送的数据 = f(x) + R(x)
-
b) 接收方
- 用接收到的多项式f`(x) % G(x) 看结果是否等于R(x),是表示无差错,否 otherwise
- 发现差错,通知重传
-
-
数据传输没有出错,接收端校验可整除
四、 数据链路层
-
基本概念
- a) 数据链路 = 实现协议的硬件 + 软件 + 物理线路
- b) 发现和纠正物理线路中的传输差错
-
主要功能
- a) 链路管理:建立、维护和释放
- b) 帧同步:接收端能区分一帧的开始位和结束位
- c) 流量控制
- d) 差错控制
- e) 透明传输:保证能传输任何内容的帧,引入了“转义字符”,“0比特插入/删除”
- f) 寻址
五、 HDLC协议
-
0比特插入法
- a) 数据中间出现5个连续的1就给他后面插一个0保证不出现6个连续的1
- b) 接收后,找到所有连续的5个1,把他后面一位删掉
-
HDLC工作原理
- a) 简化信息帧:信息帧标志,发送帧序号,接收帧序号,探寻/终止位,高层数据
- b) 建立数据链路 -> 数据帧传输 -> 释放数据链路
- c) 探寻位P与应答位F成对出现
- d) 接收序号可以捎带确认
六、 PPP协议
-
特点
- a) 简单,适用范围广
- b) 只支持点-点连接
- c) 只支持全双工
- d) 没有流量控制
- e) 没有帧序号
- f) 支持异步、同步传输链路
-
PPP协议帧类型
- a) 要进行通信,端主机首先发送LCP帧,建立,配置,测试PPP数据链路
- b) 建立后,NCP选择配置网络层协议
- c) PPP信息帧就可以传送了
-
工作原理
链路静止 -> 建立链路 -> 协商链路配置 -> 认证 -> NCP协商网络层协议 -> 发送PPP数据帧 -> 释放网络层连接 -> 释放PPP连接
第五章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
一、 基本概念
-
局域网
- a) 以太网
- b) 令牌环网
- c) 令牌总线
-
共享介质
-
多路访问
-
冲突
二、 令牌总线网
- 总线拓扑结构中,利用令牌分配公用总线访问权限的一种局域网
- 令牌是控制帧,任何节点只有拿到令牌才能有对总线的访问权
- 环状
- 令牌持有有时间限制
- 控制接入节点数量,数据传输实时性可以保障
- 不发生冲突,重负载情况下,信道利用率高,但是复杂,需要维护逻辑环
三、 以太网
-
以太网采用CSMA/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
-
IEEE 802.3
-
克服网络性能与规模的矛盾
- a) 提速
- b) 共享 -> 交换
- c) 互联
四、 CSMA/CD
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,思想来自ALOHANET
先听后发,边听边发,冲突停止,延迟重发
-
特点
- a) 算法简单,易于实现
- b) 适用于对传输实时性要求不高的环境
- c) 负荷较低时吞吐率较好,延迟较低
-
载波侦听
- a) 数据采用曼彻斯特编码,没有数据传输,电平不跳变
-
冲突检测
- a) 电磁波传输需要时间,最大有5us延时
- b) 最小帧长度64B
-
发现冲突,停止发送
- a) 冲突加强干扰排序信号32bit,确保每个节点都知道有冲突出现了,并立即丢弃冲突帧
-
随机延时重发
- a) 最大重发次数16次
- b) 延时时间是冲突窗口值得整数倍
五、 以太网帧结构
数据字段46~1500B
六、 接收数据帧的流程
七、 高速以太网
-
100Mbps
- a) IEEE 802.3u
- b) 保留着传统Ethernet的帧格式与最小、最大帧长度等特征
- c) 支持半双工与全双工工作模式
-
1000Mbps
- a) IEEE 802.3z
- b) 保留着传统Ethernet的帧格式与最小、最大帧长度等特征
-
10GbE
- a) 只工作在全双工方式
- b) 不再采用CSMA/CD协议
-
100GbE
- a) 802.3ba
八、 交换以太网
- 交换机:
- 建立维护MAC地址与交换机端口号对应关系的映射表
- 在发送主机和接收主机之间建立虚连接
- 完成帧的过滤与转发
- 执行生成树协议,防止出现环路
九、 无线局域网
- 无争用服务:基站轮询的方式周期性广播
- 争用服务:CSMA/CA
十、 CSMA/CA
- 用户在发送数据之前先监听信道,信道占用则不发送数据。空闲的话,多监听一个DIFS,发送第一帧。
- 接收到第一帧后的一个SIFS后,返回ACK,
- 推迟发送,NAV
- NAV为0之后,再等一个DIFS,再利用退避算法争用窗口
第六章 网络层
一、 IP地址划分方法
- a) ABC类最高位是0,10,110
二、 为什么需要IP层地址
- b) IP层地址主要是为了路由器间通信,而路由器是网络层设备
- c) MAC地址是每个设备独有的,但是设备是可以离开某个区域的,IP是带有地理位置功能的,可以迅速粗略定位
三、 子网划分
- VLSM
- CIDR
四、 IP分组交付
- 直接交付:源主机和目的主机在同一个网络
- 间接交付: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不在同一个网络
五、 路由选择算法
-
D-V算法:把自己对网络的认识发送给邻居。RIP协议
-
SPF算法:路由器每隔30分钟,泛洪向所有路由器发送LSA
- a) 一个AS,最好划分多个区域,不能形成环路
六、 IP: Best Effort WHY?
简单
七、 ARP和RARP
- ARP: IP -> MAC
- RARP: MAC -> IP
第七章 传输层
-
累积确认:
- a) 定义: 接收方一般采用累积确认的方式.即不必对收到的分组逐个发送确认,而是对按序到达的最后一个分组发送确认,这样就表示:到这个分组为止的所有分组都已正确收到了
- b) 优点: 容易实现,即使确认丢失也不必重传
- c) 缺点: 不能向发送方反映出接收方已经正确收到的所有分组的信息
-
Go-back-N(回退N):
- a) 如果发送方发送了前 5 个分组,而中间的第 3 个分组丢失了.这时接收方只能对前两个分组发出确认.发送方无法知道后面三个分组的下落,而只好把后面的三个分组都再重传一次
-
TCP特点
- a) TCP 连接的每一端都必须设有两个窗口 一个发送窗口和一个接收窗口
- b) TCP 可靠传输机制用字节的序号进行控制.TCP 所有的确认都是基于序号而不是基于报文段
- c) TCP 两端的四个窗口经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
- d) TCP连接的往返时间 RTT 也不是固定不变的.需要使用特定的算法估算较为合理的重传时间
- e) TCP 标准没有规定对不按序到达的数据应如何处理.通常是先临时存放在接收窗口中,等到字节流中所缺少的字节收到后,再按序交付上层的应用进程
- f) TCP 要求接收方必须有累积确认的功能,这样可以减小传输开销
一、 常用端口号
-
UDP常用
- a) DNS 53
- b) DHCP 67/68
- c) TFTP 69
- d) SNMP 161/162
- e) RIP 520
-
TCP常用
- a) FTP 20(数据连接) 21(控制连接)
- b) TELNET 23
- c) SMTP 25
- d) HTTP 80
- e) BGP 179
二、 UDP工作原理
…
附件
[文件] 计算机网络复习.pptx
在新页面打开此ppt:https://pan.wps.cn/l/sx88rxn